到了宾馆,匆匆洗漱,倒头就睡,一夜无话。早上七点起床,和此次一起出行的其余几人汇合后,上街吃早餐。火辣劲爆的成都美食,笑妈又来啦:
早饭后,往车上准备了充足的水、牛奶、水果、零食等物品后,出发!第一站是上里古镇。上里古镇位于雅安市雨城区北部,距城区27公里,是四川历史文化名镇,亦是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曾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也是唐蕃古道上的重要边茶关隘和茶马司所在地。
车子刚进雅安地界,车窗外就是一片细雨霏霏。王师傅说,雅安多降水,因此称“雨城”。笑妈望着远处迷蒙的一片,暗自感叹“雨城”的名号果然是名不虚传啊。
中午十一点半,我们到达上里。这里依山傍水,一条并不清澈的小河弯弯曲曲绕镇而过。河两岸,年代久远的老木屋满面沧桑,一身风尘:
有河自然就会有桥,上里古镇据说有十多座古桥,每座桥风格各异。笑妈参观最仔细的,则是高桥: 高桥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为三卷拱桥,桥下东西两端各有一条人行道,桥上、桥下皆可通行,因此号称“清代立交桥”:
桥头的一侧,有只高昂的龙头:
另有一座“磐安桥”:
细雨中的古镇很安静,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位游客撑着五颜六色的花伞,慢慢在湿漉漉且泛着微光的石板小巷中穿行,不禁让笑妈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不知是否迎面也会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古镇的建筑为明清建筑风格,房屋多为木制二层楼阁,窗、枋、檐上原有的精美木雕,虽然因似水流年已失去了原本的光鲜亮丽,却仍无法遮掩其精湛的工艺和精巧的构图。古朴的临街老式店铺里,悄无声息,兼之烟雨迷蒙,明明是大中午,竟给笑妈一种仿佛置身于暮色苍茫中的感觉。古镇,就像是一幅墨迹未干的水墨画,那浓郁的墨色正随着细雨四散开来,渗进清冷的空气中,渗进笑妈的心里......古镇有个广告词,叫“水墨上里”,真是十分得贴切:
路边的咖啡馆、甜品店也都不见人影,我们来了,才添了那么一点声息和生气:
可你瞧人家老板,多坦然、多淡定啊,你来,或不来,人家都在这里,不慌,不忙,不急,不燥:
客栈门前的小水沟,虽然野草茂盛,但水质倒是干净,不见垃圾,可见古镇的卫生状况还是相当不错的:
上里古镇的主要街道呈“井”字型,建筑错落有致, 其中最有名气的是“韩家大院”。韩姓,是上里的一个大姓,但其实韩氏先祖是清初才从陕西关中地区移民到四川上里的,后经商致富,有“韩家的银子”之说,就是形容韩家银子多啦。韩家大院建于清代道光四年前,耗资百万经十年才建成,是至今仍保存完好的一座四合院建筑群:
大院很大,笑妈只走了其中的一部分。总体感觉是,当初的大院一定气势宏伟、华丽辉煌,但如今,沧海桑田、美人迟暮:
整个建筑物的门、窗、枋、檐皆以浮雕、镂空雕和镶嵌雕刻作装饰,堪称一绝:
正对院落大门的正屋门楣上悬挂着“踩草梭镖”的匾额:
被誉为“踩草梭镖”的,就是正屋里供奉的这一位曾经做过皇帝身边的带刀侍卫的韩氏七世祖,据说其武功了得。踩草是说轻功好,会草上飞。梭镖则是一种武器。“踩草梭镖”也就是称赞其轻功厉害,能在飞行中投掷梭镖:
大院里居然还有一个“中国藏茶博物馆”,不过似乎已经关门大吉了:
离开上里古镇,我们在下里吃了午餐后,继续上路,途径大名鼎鼎的大渡河:
评论